揭开历史迷雾,诉说天下故事,探索背后真相,为您全面地了解历史,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和精神力量!
—— 《 否哈 • Fouha 》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Chen Gengyuan And Su Yu Were On Par With Each Other, But Why Did The Gap Between Them Become So Obvious Within Three Years? Two Mistakes Were The Key

2024-05-01 02:31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我党开国的诸多将领中,陈赓性格活泼乐观,幽默风趣,是一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将军。陈赓早年间曾在湘军中服役,后来考入黄埔军校,参与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

看名头,陈赓是黄埔三杰之一,黄埔大批英杰都甘愿排他之后,连蒋介石都对其青睐有加。论资历,陈赓早在1922年就已经入党,南昌起义时,他已居营长之职。可是在1955年授勋时,陈赓却仅位列大将第五,远排在他的后辈,林彪、粟裕之后。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明明比林彪、粟裕先入党,参加革命的起点也比他们高,但是为何陈赓在最后授勋时却与他们二人拉开了差距?这里面的问题又出在哪里?

地下斗争

在早期革命的过程里,陈赓比起林彪和粟裕来,那确实领先的不是一点点。首先看入党时间,陈赓是在1922年12月入的党,而林彪的入党时间是在1926年,足足比陈赓晚了四年。至于粟裕,他是在1927年入的党,比前面两人入党的时间都要晚。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抛开入党时间不谈,在早期革命的资历上,陈赓也是遥遥领先林彪、粟裕二人。1926年陈赓参加北伐战争时,林彪还作为黄埔的四期生在学校里学习,粟裕此时也还仅是个学生,尚未参加具体的革命斗争。

更何况陈赓在1926年底还被组织派往苏联接受培训,在我党早期的人员中,陈赓是少有的文武双全、且有留苏经历的人。可以说,若是以此时的视角来看,陈赓的前途简直是不可限量。

然而,早期的革命斗争总是充满了风险和意外,陈赓与林、粟二人的第一次拉开差距,就发生在南昌起义途中。或者更准确的说,就发生在三河坝战役之后。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南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军在周总理、贺龙、朱德等人的率领下,开始向广东地区转移。在抵达三河坝地区时,眼看一直跟在革命军后面的国民党钱大钧部就要追上,朱德主动提出要率领少数部队在此阻击敌人,以掩护大部队的转移。

钱大钧的部队足足有两万多人,而经过连番血战,革命军这边此时仅剩一万余人了,这其中还包括不少伤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此时能分给朱德的部队,也就只有第25师和一个教导团,总数约三千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千多人中,就同时包括了林彪和粟裕。而在三河坝血战之后,这三千人却仅剩八百余人。此时,继续去找主力部队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朱德决定改变原定的路线,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湘赣地区转移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朱老总带着这点仅剩的革命种子,在湘赣地区历经重重阻拦,最终终于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并胜利与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军在井冈山地区会师。

在井冈山上,在毛主席新的革命路线下,林彪、粟裕两人从此作为一颗崭新的将星,开始崛起。

至于陈赓呢,在三河坝分兵时,他并未与朱德的部队在一起。后来革命军被国民党主力围住,大部分将士英勇牺牲,只有少部分人得以幸存下来。陈赓因在战斗中受伤,在撤离潮汕时被组织送往香港,后又转移至上海治疗,直到他痊愈。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从这里开始,陈赓和另外两人的革命路线就开始发生了完全不同的转变。在井冈山地区,林彪、粟裕都积极参与军事斗争,并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直到后来成为领兵百万的一方大将。而陈赓远在上海地区,无法继续进行军事斗争,只能跟随周总理开始做地下工作。

客观来说,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这几年,的确影响到了陈赓后来的军衔评选。从1928年到1931年,陈赓做了将近四年时间的地下工作。曾经在职务上低于他的林彪、粟裕两人,此时都已经超过了他。

林彪不用多说,1932年初的时候他已经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了。粟裕的进步速度稍慢一些,但也堪称神速,在林彪未升任红一军团军团长之前,粟裕便已经是红七军团的参谋长。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让陈赓负责地下工作,是周总理当时亲自下的命令。至于周总理为什么要选择陈赓,这也是因为陈赓在留苏时期接受过特别培训,在我党早期的地下情报工作方面,陈赓绝对是我党最顶尖的人才之一。

所谓时也命也,陈赓身上的全能属性,让他成为了我党早期人才里面的“香饽饽”。哪里有需要,就让陈赓去负责哪里,早期我党人才匮乏,一人多用是很常见的情况,陈赓也由于这个原因,从而被拖慢了自己在军队中的进度速度。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初陈赓和林彪、粟裕一起上了井冈山,那么以他的能力和资历,想必绝对不会比林彪、粟裕进步的慢。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确山战役

1931年9月,陈赓被调离了地下工作岗位,组织上给了他新的任务,那就是前往鄂豫皖苏区,领导那里的武装斗争。1931年底,红四方面军成立,陈赓被任命为其下辖的红12师师长。

在鄂豫皖苏区,陈赓参与了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并在其过程中表现出色。但不幸的是,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陈赓再次负伤,并引起了之前的旧伤复发,为了不落下病根,组织只好将他送往上海治疗。

后来陈赓伤好后虽然又回到了苏区,但这一来一去之间,陈赓的晋升之路却又断了。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到此时,陈赓与林彪的晋升速度是比不过了,即便是粟裕,现在也要比陈赓的军职高。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情况却又出现了变化。

陈赓于1934年10月开始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而粟裕却没有参加长征,留在了南方继续坚持游击斗争。

我们知道,在我党1955年的军衔评选中,红军时期的经历是很重要的一环。有没有参加长征,这可能直接会影响到一个级别的军衔评选。

陈赓这次没有掉队,跟随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全程,但是在此之前进步飞快的粟裕却“掉队”了。这次经历,也让陈赓和粟裕两人在后来,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抗日战争时期,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斗争的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参加对日作战。在八年的时间里,粟裕用一场场过硬的战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到了1945年,粟裕已经是新四军苏浙军区的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江等地的新四军。

而陈赓呢,他的进步速度同样没有落下。1937年抗战刚开始时,他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到1945年日军投降,陈赓身为太岳军区的司令员,其级别完全和粟裕一样。这个时候,说陈赓和粟裕两人并驾齐驱,确实也没什么问题。

那么同样身为军区司令员的两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又有哪些不同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才让粟裕最终在授勋时排在陈赓之前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讲讲解放战争时期关键的两场战役。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第一场战役,是发生在1947年底的确山之战。确山之战的起因,是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由于大别山地区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在此地的国民党部队数量众多,且装备精良。

为了消灭刘邓大军,蒋介石调集了14个整编师,约有33个旅级单位对我军在大别山一带的根据地进行了“围剿”。而国民党方面具体负责这场战役规划的,便是被毛主席称为“中国最狡猾的军阀”的白崇禧

为了缓解刘邓大军肩上的压力,中央军委指示华野和陈谢兵团立刻展开外线作战。随后,陈赓、谢富治兵团立即在中央的指示下,立刻围住了国民党的李铁军兵团。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李铁军兵团也是蒋介石从河南地区抽调出来参与“围剿”中野的,但是他们的前进速度太慢,反而成为了突出部,被我军抓到了机会。

李铁军兵团被围之后,蒋介石立刻派整编二十师前来支援,双方在河南省确山县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确山位处交通要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毛主席也清楚只有打下确山,才能掌握主动权,让我军得以来去自由。所以在给陈赓的命令中,中央军委明确说了要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李铁军兵团部,攻占确山。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命令是死命令,但是陈赓在执行的时候却出现了明显的战术失误。首先在围攻确山县时,确山东侧地区有一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确山地区,但是陈赓却始终没有派遣部队将其拿下。

在整个确山战役期间,这个制高点一直掌握在国民党的手中,使得我军没有及时拿下确山,给了蒋介石抽兵回援的机会。

第二个失误,则是来自于陈赓的判断失误。在战役开始前,陈赓错误的估计了敌守军的战斗力,并没有拿出全部的兵力去攻打确山。

事实上,后来赶至确山的国民党整编二十师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部队,在解放战争前期他们曾与华野一纵、四纵交手数次,从未落过下风。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确山战役中,我军的兵力远超过国民党部队,完全具备迅速拿下确山的实力。但是由于陈赓的两个失误,导致了我军没有快速解决战斗,最终让国军拖到了援军到来。

虽然此战缓解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压力,但由于未能完成预定目标,在战后陈谢兵团还是挨了中央军委的批评。

宛东战役

除了确山战役外,陈赓又在后来的宛东战役中犯下了同样的错误。相同的错误连犯两次,饶是陈赓一向深得毛主席喜欢,到此时毛主席也不得不批评他打仗不严谨。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更重要的是,陈赓在此次战役的失误,差点还让中野吃了大亏。在战后,连一向好脾气的刘伯承都罕见的发了火,指责他们缺乏大局观,为了保存自己实力,差点陷中野于绝境之中。

1948年4月,中野取得了宛西战役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豫鄂根据地,在经历了大别山残酷的“围剿”后,中野总算又重新占据了上风。为了扩大战果,毛主席决定趁热打铁,趁着部队情绪高涨,敌人风声鹤唳之际,在宛东地区继续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这一次,毛主席计划是打掉国民党的整编第五军。第五军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也是国民党在河南地区的最精锐的部队,只要能够消灭国民党第五军,那解放军就彻底占据了河南战场的主动权,甚至连整片中原战场的形势都会逆转。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一旦华野攻打第五军,蒋介石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届时,其他方向的胡琏兵团,张轸兵团都有可能会投入战场。而毛主席给陈赓的任务,就是牵制住张轸兵团,确保粟裕那边能够放心收拾第五军。

宛东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史上的意义都是巨大的,因为在这场战役,华野、中野,以及陈赓、谢富治兵团都毫无保留的投入到了战斗中去,其规模之大,简直是一场“小淮海战役”

不过,问题也出在这个“小淮海”上。由于涉及两个野战军,数十个纵队之间的联合作战,解放军各部队之间的沟通、协调较差的缺点也体现了出来。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比如在战役的后期,由于敌人的第五军逃跑速度过快,中央军委已经将目标改成了消灭张轸兵团。但是陈赓仍然认为自己的任务是牵制,因此在战役部署上过于保守,最终导致张轸兵团逃出了我军的包围圈。

这是因为陈赓一方面想诱导张轸误判他的兵力,以便让敌人完全突出国军的攻击部,二则是因为陈赓又担心自己的部队减员过于严重,因此不舍得下“血本”

宛东战役结束后,陈赓在战役总结会上,对自己进行了批评,比如“顾此失彼”,“与友军配合失当”等等。可见哪怕是陈赓自己,也在战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期,他和粟裕还算是旗鼓相当,两人都是率领一个兵团作战,但是粟裕的战绩就要比他好看多了。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因为宛东战役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战果,粟裕在后来又向中央建议发起了豫东战役。在豫东战役中,粟裕将自己用兵至奇的兵家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同时面对国民党邱清泉、区寿年、黄百韬等多位名将的前提下,以劣势兵力,最后完成了围歼区寿年兵团的目标。

豫东战役之前,华野主要分为许世友、谭震林兵团,陈士榘、唐亮兵团,苏北兵团以及粟裕兵团。打完豫东战役后,粟裕则正式坐稳了自己华野总指挥的位置,正式与刘伯承、林彪、彭德怀等人的级别相等。

虽然后来由于资历问题,华野名义上的司令员还是陈毅,但是从1948年下半年开始,陈毅就已经去到中野工作了,华野的战役部署基本上都是粟裕在指挥。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而陈赓呢,他的陈谢兵团则是在这时独立成军,既不属于华野,也不属于中野指挥,而是直接接受中央军委的命令。从级别上来看,陈赓这时的地位是高于兵团司令,但略低于野战军司令。

可以说,陈赓和林彪之间的差距,是在红军时期就已经被拉开。而他和粟裕之间的差距,却仅仅是在1947年底到1948年中旬这半年的时间里,因为两场战役的失利而拉开了差距。

对于我们这些后人而言,这或许是一个遗憾,但陈赓将军生性乐观,他肯定不会为了大将的顺位而感到纠结。毕竟身为最早入党、在中国革命最为危险的时候,都没有离开组织的老党员,能够看到新中国成立,这就已经是最大的褒奖。

陈赓原与粟裕并驾齐驱,为何在三年内差距明显,两次失误是关键

对于陈赓大将与林彪和粟裕之间拉开差距的原由,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